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与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区别
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是利用电解盐的原理生成二氧化氯,二氧化氯虽杀菌效果好,但电解设备稳定性不高,容易发生故障、事故等。它与次氯酸钠发生器同是电解盐水,不同之处是电解隔膜部分,二氧化氯是用特殊的石棉隔膜,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氯会再次反应生成二氧化氯(气体),容易脱离水,发生泄漏。无隔膜电解将反应生成次氯酸钠(液体),不易挥发,设备更为稳定。而为了防止二氧化氯的逃逸,则需要配一个动力水源来驱动水射器、射流器,来不停的吸取生产出来的二氧化氯,来与水混合,使二氧化氯再次溶于水来得到二氧化氯复合消毒液。这样一来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,此为其一缺点。一旦停水、或者水压不稳定、过低等,会造成生产的二氧化氯不能被全部吸入,而会有一部分逃逸出设备外,对外造成极强的氧化腐蚀,长期吸入到人体内,则会造成人体伤害,此为其二缺点。其三:电解二氧化氯需要用饱和盐水,此时电解温度会随时间、功率的增加而增加,如冷却不及时或者冷却量不够,则会造成爆炸、变形等,造成设备的不稳定性。其四:电解电极之间有隔膜存在,相对来说更容易被堵塞、结垢等,难以维修处理,故障率高。其五:水射器加药不能向有压管道、长距离投加点投加,且不易调节流量,只能造电解电流调节。而次氯酸钠发生器则是结构简单、性能稳定,故障率低,达到达到杀菌的目的上节能、结源。不用动力水,而是靠高压计量泵且可以向压力管道、长距离传输、便于调节流量等。
杀菌能力的对比:
项目 | 二氧化氯 | 次氯酸钠 | 氯气 |
同浓度时的杀菌能力 | 最强 | 其次 | 最弱 |
国家要求的出厂水标准 | 余氯大于0.3 clo2大于0.2 | 余氯大于0.3 | 余氯大于0.3 |
大肠杆菌(8099) | 大于3(载体法) | ||
金黄色葡萄球(ATCC 6538) | 大于3(载体法) | ||
铜绿假单胞菌(ATCC 15442) | 大于3(载体法) | ||
白色念珠菌(ATCC 10231) | 大于3(载体法) | ||
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(ATCC 19977) | 大于3(载体法) | ||
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(ATCC9372) | 大于3(载体法) |
二氧化氯消毒济标准GB26366